【安全教育02】筑牢反诈防线,守护青春平安-快来解锁你的“开学反诈第一课”

来源: | 发布时间:2025/03/20 09:17:38 | 点击:

筑牢反诈防线,守护青春平安

--快来解锁你的“开学反诈第一课”

 

亲爱的同学们:

近年来,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,高校学生因社会经验不足、防范意识薄弱,成为诈骗分子的主要目标之一。新学期伊始,必威betway中文官网已发生三起学生受骗案件。为切实保障同学们的财产安全,学校整理了几类高发诈骗类型,供全体同学学习,谨防受骗!

一、常见诈骗情形

01 兼职刷单诈骗

真实案例:大学生小婷在宿舍接到一陌生电话,对方称可以在短视频平台上做兼职,动动手指点赞就能返现。随后,小婷添加了对方的微信,点进对方的网址下载了相应的APP。在该APP中对方将小婷拉入一个交流群,又发了一个网址让她去打榜。接着客服将银行账户发给小婷,让她按照要求操作。小婷试了几单都没问题,直到转了一笔500元后,对方说她操作错误,没有按照要求操作,让她接着转账。小婷信以为真,又转了6700元,却发现平台一直提示操作错误,让继续转账,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,损失7200元。

套路:以“足不出户、日赚千元”为诱饵,诱导学生垫资刷单,前期小额返利,后期以“任务未完成”等理由拒绝返款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02 冒充熟人或老师诈骗

真实案例:2024年10月,某同学接到其QQ好友消息,对方称朋友受伤急需用钱,并向其发送了转账2000元的需求,学生随即向对方提供的账号转账1000元,后向朋友本人核实了解,意识被骗遂报警。

套路:盗取社交账号后,以“紧急借钱”“代缴费用”等理由要求转账,利用信任心理实施诈骗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03 虚假交易诈骗

真实案例:2024年11月,某同学在小红书App上看到演唱会门票出售信息,随后添加对方微信,对方收款后直接拉黑,损失2200元。

套路:通过二手平台、社交群组发布低价商品(如电子产品、演唱会门票),收款后拉黑买家。

 


04 校园贷诈骗

真实案例:某高校大二学生小李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则某平台的校园贷广告,此广告声称可提供高额贷款,且无需任何抵押,审批流程更是简单到只需轻轻一点手机屏幕。正为生活开销发愁的小李迅速签订了借款合同,拿到了贷款。然而,随着借款金额逐步增加,平台开始以各种理由收取高额利息,远远超出了小李的现象,最终他彻底陷入套路贷陷阱。

套路:骗子以“低利息”、“无抵押”等虚假宣传诱导学生办理校园贷,实际收取高额利息和手续费,甚至暴力催收。

 

 

05 冒充公检法诈骗

真实案例:大学生肖某使用其家长手机上网。一名冒充“警察”的骗子以“游戏充值的钱涉及非法洗钱”为由,要求肖某下载具有“共享屏幕”功能的App,并开启“共享屏幕”功能。随后,对方借此窃取了其手机上的网银信息,最终导致肖某家长的银行账户被盗刷1万余元。

套路: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、政府部门等工作人员,通过电话、微信、QQ等与同学们取得联系,以同学们涉嫌洗钱、非法出入境、快递藏毒、护照有问题等为由进行威胁、恐吓,要求配合调查并严格保密,同时向同学们出示逮捕证、通缉令、财产冻结书等虚假法律文书,以增加可信度。

 


二、反诈口诀要牢记,守住钱袋不踩坑

1.“三不原则”:不轻信陌生信息、不透露个人信息、不向陌生账户转账!

2.“两核实”:转账前核实对方身份,交易前核实平台资质!

3.“一警惕”:警惕“高回报”“零风险”陷阱,天上不会掉馅饼!

诈骗手段千万变

识骗防骗是关键

收藏这套反诈海报很实用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 

 


·







·

 

 

 

 
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

 

 

 

 

 

TOP